11月8日,江北新区举办2022年重大项目竣工仪式,47个竣工项目均为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377.11亿元。本次重大项目的集中竣工,充分展现了江北新区奋力冲刺四季度,打好年度收官战的决心。
当前已进入全年经济发展冲刺阶段,在江北新区的大地上,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企业生产加足马力——生物医药谷内,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中科超精“麒麟刀”创新技术产业园生产厂房建设完成,目前已经投产;新材料科技园内,蓝星安迪苏南京工厂液体蛋氨酸生产线火力全开,产品出库后被送上集装箱,源源不断发往海内外市场……
紧抓重大项目推进、紧扣重点企业生产、紧盯营商环境优化,在经济发展的“主赛道”上,江北新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工作落实,保增长、促发展,全力以赴冲刺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筑牢“压舱石” 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11月8日竣工仪式现场,一块大幅宣传展板格外醒目,罗列着每一个重大项目的基本情况。记者看到,47个竣工项目均为亿元以上项目,包括44个产业类项目和3个城建与民生类项目。
“本次集中竣工的项目充分展现了新区重大项目的优势特点,立足新区‘3+3’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实体经济,项目涵盖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汽车及轨道交通装备、先进服务业等大类。”江北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项目质量看,包括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乘用车生产线技术改造、南京中科超精放疗治疗设备、蓝星安迪苏蛋氨酸扩建、江北新区人才双创中心、扬子科创中心三期等优质项目,体现了综合性、国际化、总部型等优势;从项目体量看,总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7个,10亿—20亿元项目9个,10亿元以下项目31个。这些竣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推动新区产业能级、城市形态和宜居品质提升。
“竣工仪式举办地就是刚刚投运的星创产业园项目,是江北新区打造‘基因之城’的又一载体。”竣工仪式现场,江北新区生命健康办工作人员介绍,星创产业园项目位于生物医药谷内,总投资15亿元,包括11栋建筑,为医疗器械类、医药类创新型企业提供生产和研发空间。目前,已有力成药业、爱科睿特、腾辰生物、浦光生物等10家企业入驻星创产业园,26家企业已与园区签约。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以来,为稳住经济大盘,江北新区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尤其是产业类重大项目的落地落实。
在生物医药谷,中科超精“麒麟刀”创新技术产业园内一片忙碌景象。该公司执行总裁何桃介绍,中科超精“麒麟刀”创新技术产业园占地11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包含生产厂房和研发大楼。其中,生产厂房已经竣工并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目前已经投产,能够实现年产100余台套高端放疗设备的生产能力。在建5万多平方米的研发大楼即将主体封顶,将于2023年竣工并投入使用。“中科超精项目的加速推进,得益于江北新区的全力支持和主管部门的全方位服务。面对如此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将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用实际行动助力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何桃说。
在新材料科技园,江苏先盛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创新药生产基地项目一号生产车间大楼近日刚刚封顶,工人们正在进行后续的收尾工作,一号生产车间四周,每一幢建筑的施工进度不尽相同。建设单位负责人宗海飞表示,作为今年江北新区重大产业项目,该基地的建设还在快马加鞭,力争在年底前实现17幢建筑全部封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让宗海飞感受最为强烈的是“新区速度”。“工业项目申请施工许可证有一长串流程,正常情况下至少要耗时半年,而我们只用了45天。”宗海飞介绍,为推进项目早日上马,江北新区成立了多部门联合的专班,各部门都安排专人对接。
冲刺四季度,江北新区仍将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会办推进机制”与“保障服务机制”,实行“二推进三会办”,即:责任单位挂包推进、职能部门领办推进、责任单位牵头会办、重大项目推进办协调会办、管委会重点会办,着力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同时,从优化审批服务体系、优先配置用地指标等方面入手,畅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及时高效保障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跑出“加速度” 企业生产加足马力
9月15日,蓝星安迪苏南京有限公司南京工厂二期年产18万吨液体蛋氨酸项目正式投产。2个月以来,生产车间加足马力,液体蛋氨酸产品经罐装、打包、装运,一桶桶“营养剂”将被送至世界各地的禽畜饲料厂。目前,蓝星安迪苏南京工厂一期和二期项目整体年产能达到35万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液体蛋氨酸生产工厂。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饲料生产国,在饲料中添加液体蛋氨酸,能够大幅提升家禽和家畜的营养价值,为人类提供品质更好的肉、蛋、奶等食品。“南京工厂一期项目年产能为17万吨,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期投产的二期项目,将实现产能翻番,有效补充国内外需求缺口。”蓝星安迪苏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茹成军介绍,随着新的生产线运行更加稳定,南京工厂二期在今年四季度的生产效率还将大幅提升。
稳定经济大盘,重点企业是一根根“支柱”。
在江北新区布局的“3+3”现代产业体系中,分布着诸多重点企业,进入到四季度,这些重点企业正加足马力打响收官战,满负荷生产成为常态,各企业通过升级设施设备,严抓安全生产,创新产品技术,全力以赴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度。
今年6月,全新第三代荣威RX5首台量产车在南汽江北新区基地正式下线,这是南汽生产的又一重磅车型。8月,荣威RX5在南汽江北新区基地全面量产,预计形成5万辆新增产量,较去年新增产值约50亿元。这款重磅车型背后,是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内一整条汽车产业链的支撑——南京聚隆提供汽车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的尼龙改性材料;南京汇众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生产制作汽车底盘;东华力威申迪工厂焊接车身骨架件……目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都在开足马力、加紧生产。
9月30日,扬子石化化工厂PTA三线氧化反应器成功投料开车,并于次日产出合格产品。截至目前,该装置整体运行平稳,每天产出优质PTA粉料1800吨。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眼下,扬子石化正全面开展“大干60天、奋力创佳绩”攻坚行动,围绕安全环保、工艺技术、设备管理等九方面重点工作,通过技术攻关和小指标竞赛等多种形式,分解指标、优化调整,不断提升经营绩效水平,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此外,在钢铁石化领域,南钢正在加紧调试金澜特材产线,力争成为四季度新的效益增长点,同时,南钢国贸公司将抓住市场错配机会加大出口力度,并每周协调生产、物流、集港、发货等工作;在生命健康领域,亿高微波于今年8月完成万级GMP现代化车间全面升级,并正式投入使用,深耕微波消融医疗这一细分赛道……
持续“出实招”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9月22日,我国首个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江北新区揭牌成立。该公司将立足南京,围绕碳捕集、碳利用等核心业务,用好碳资源、创造碳财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首个”诞生的背后,面临着诸如行业表述缺失等新问题。公司登记负责人介绍,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名称申报系统中键入“碳产业”时,菜单栏里自动跳出“低碳产业投资”等字眼,但企业致力于碳技术研发方向,希望细化为“碳产业科技”。
在得知公司拟设立在新区的消息后,新区行政审批局立即安排工作人员介入,通过比对相关标准,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不断对接中,帮助企业成功申请到“碳产业科技”这一行业。后续,还提供了“容缺受理”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协助企业完成名称核准等一系列企业登记注册手续,并成功申领工商营业执照。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出实招”,助企纾困解难题。
9月14日举办瞪羚独角兽企业专场线上直播招聘;9月15日、16日、19日分别走进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线下招聘活动;9月23日、28日是专精特新企业和数字经济企业专场线上直播招聘……
今年9月,江北新区研创园企业服务部的工作人员紧锣密鼓,展开了三场细分领域企业直播带“岗”活动,分别是瞪羚独角兽企业专场、专精特新企业专场和数字经济企业专场。按照企业的特有标签分类进行招聘活动,不仅展现了园区企业的高成长性、创新性的面貌,同时也是利用品牌效应吸引到更加优秀的求职者,为企业招揽更多的人才。
围绕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帮助银企搭建沟通平台,面对面分享服务内容,一对一提出真实诉求,11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外资银行金融服务交流会在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举行。当天,江苏省银行业协会组织了10家驻宁外资银行高管与20位新区企业家面对面,通过政银企交流分享论坛,为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的改革创新建言献策,更是为新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助力。
什么样的机构能够享受新区财政优惠政策?每个银行有哪些特色服务?不同企业融资需求不同,怎么找到最适合的金融机构?在圆桌论坛环节,新区财政局、投资促进和商务局、中央商务区代表与彰银商业银行、汇丰银行南京分行、渣打银行南京分行代表围合而坐,一边探讨投融资发展,一边解答台下企业家的疑问。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大局。围绕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江北新区各部门、各产业平台都在全力以赴助企纾困,不断延伸服务内涵、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为辖区企业尤其是重点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江北新区网) |